产品和技术

该请专家做管理,还是请管理做管理?

本文有没有偏颇,并不完全有信心,尽量讲的是逻辑,事实状态,过往经历,主观的尽量少讲不讲,对比一下技术管理,和技术专家。

谈这个的一个契机,是因为看了某公号上,一篇评价各系三维软件的文章,作者林林总总,找了各种例子,市面上的主流机械3d软件评了个遍。让我比较介意的,是标题上,有个“技术大咖”这个词。

这“评了个遍”,作为一个3d软件资深者来讲,这首先就是个很伪的命题。标题写的是“技术大咖”,真正的技术者,用任何3d软件,我理解任何一款,没个三五年的操作经历,绝谈不上用懂了,拿windows来讲,有什么人可以在一两年时间,掌握透彻?windows有4G大小,一款三维软件咱光看体积,都不小于windows,况且是专业领域的软件。做机械的,经验越厚,越严谨,经历得越多,越心存敬畏,学得越多,不会的越多,知道可能是很小的问题,最后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。所以有些老师傅,你觉着他老跟你较真,一听他讲点什么,就一肚子火(我就这样哈哈),是不是死脑筋不好说,但老师傅见得多了,有很多问题,是咱没想到的,他碰到过,他知道不考虑这个就不行。

看些花边新闻,摸过三天两早心的设计软件,你怎敢擅自评价?能“评价个遍”的,咱负责任的说,绝对不是什么技术大咖,有些管理经验,能言善辩,这我是相信的。对设计软件能评价的,也就是个性能、速度,可以看数据对比。至于便利性,实用性,如果不掌握软件的8000种操作,就不该去评价它到底好不好。

技术管理,和技术专家,哪个对企业的价值更高?

我觉着不一定。企业情况不同,产品不同,这不能一概而论,不能一棒子打死。

技术管理 技术专家都跟产品有很深的联系

见过很多很多技术专家,转岗管理的,技术上真拿的出手,管理是能做的,有没有缺点?人际关系上未必处理得好。比如有一个管理,曾被部门六位技术围攻,逼得老板不得不重做考虑,最后颓然退岗,这情况见过。

另外,上层空降的管理,同样是被同事排挤,因不了解设计周期,一味压迫下属赶时间,赶进度,最后把自己卖了。

还有一种,极度的民主,怎么做,一定得集体投票,哪怕是一堆毕业生,也得看看他们意见。

一个在研的产品,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,或许只是个画图的操作,或许是对材料的理解,或许是个使用经验,或许是一种理论计算方法。管理者的优势,按道理经验应该是最丰富的,所以这时候就跟产品是什么关系很大,企业的产品是种全新的产品,或许经验并不能起决定作用,需要科学的探索,理论基础的扎实、技术知识,那技术系的就更重要。而产品是已有传统行业产品的更新迭代,那么经验的碾压力度,就不是一个高材生就能赶超的。从成本,开发周期上来讲,管理要远比专家更有优势。

插一句,做模具的,做塑料橡胶注塑件的,永远都是头发少的说了算,因为只有经验起作用。做模具的从来没有对和错,只有哪个更好,有经验的人,可以一步到位,或者接近到位,这不像算个电机,丝杠,选错型了,能算出你做错了,有讨论价值。没经验的,去仿真塑料强度?真去模流分析胶体气泡?成本太高了。壁厚厚点,充其量浪费一些材料,这和模具动辄几万几十万的成本相比,微不足道。

机械结构的管理者,在产品开发,或者老产品迭代过程中的作用是什么?

能左右产品的开发方向吗?不能,有销售,有老板,他们知道哪里的利润更高,跟机械技术的管理手段,没什么关系。

那要管理干嘛的?

  1. 给下属培训、纠错
  2. 给开发方法掌舵,仅限于方法,而不是方向
  3. 考核成本
  4. 汇报进度
  5. 评估产品开发方向的可实行性
  6. 整合技术资料,存档

妄自菲薄的说,我们做机械结构是配角。什么时候能当主角?要么,我们掌握的机械技术,决定产品品质,要么我们采用的开发方法严格约束了生产成本,再要么,我们掌握的,不只是机械一门,也能对其他电、软全通,不一定精通,但能转得起来,我们才能从幕后转移到前台。我们这有篇文章,可以参考参考

机械师的另类发展之路

回到标题,请个专家做管理,还是请个管理做管理?是不是可以这么考虑:你要这个管理,是为了给你操持家务,还是开路先锋?你的难题多,还是家务稳定更重要?

如果老板想明白这个问题,目标就明确了。

专家,可以解决的难题,要大于一个夸夸其谈的管理,类似于那些PMP资格,组织概论,咱粗浅的认为,这些精细的管理方法,只适用于你需要管理给你操持家务,而不是用来攻城夺寨的。

不能既有技术,又能管理吗?识人的水平需要高了,因为专业能力,并不是一个外行能轻易判断的。机械结构,和其他如硬件,软件,电气,并不太相同,今天还和一个项目负责人谈,他说,水平怎么样,拉过来唠唠,能干不能干,很容易判断,这对吗?好像不对,硬软电,做完了,要么能动,要么不能动,要么黑,要么白,挺好判断;机械结构则不同,同样实现一个目的,有多种手段,可能一个没有专业知识的人,也能靠脑子想想实现这么个目的,只是结果并不完全相同,公差做错,也能凑合,尺寸过盈,也能用锤子,图纸不专业,也能照猫画虎,有人用80块的成本解决一个问题,同样的问题,也能用800万来处理,可产品能用几天呢?我们这行领域太宽,有的人曾经做过9件事,偏巧面试的时候就谈了另外1件没做过的,9成9的面试官会选择干掉吧?用这么一件事,覆盖技术者的9件经验,合理吗?开发个产品,真不是只在某个点上解决问题,就能把产品做好。

谈个主观的,曾接触过一款轨道车,谈钢轨的时候,涉及到强度计算,一位大神大谈特谈仿真是怎么回事,注意材料,规格,边界,接触条件……我就呵呵了。你倒是给咱算一个呀,还得咱去一个一个规格校验强度,这是忽悠甲方,还是给我们这动手腕子的唠基本功呢?对这类耍嘴皮子的好感度不高。嘴上的功夫如果不过硬,什么时候都是干体力活的,各位引以为戒。

忽然想起某招聘软件上这么个话题“技术总监要不要懂技术”

这…………啥玩意呢?!

机械设计十成把握的重要

技术为什么要和采购分开?为什么技术不能指定供应商?

滚动至顶部